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

隔了5个月被和谐的帖子——欲盖弥彰

啥都不用说,立此存照。

来自: 豆瓣系统邮件
时间: 2010-10-28 21:08

话题: 你发表的内容已被转移


  
   小撮 你好,
  
   你发表的小组话题 谁去过那个顺义太阳村啊?黑幕早被曝过,竟然还那么火。(或回应)含有不符合社区指导原则的内容,现已转为仅自己可见的日记。
    
   日记地址:
http://www.douban.com/note/97756721/
    
   感谢你的理解和配合。
      
   附:社区指导原则
http://www.douban.com/about?policy=guideline

 

 

谁去过那个顺义太阳村啊?黑幕早被曝过,竟然还那么火。

2010-05-19 14:08:28
 今天在豆瓣看到有人在组织跟顺义板桥太阳村有关的活动。  这个太阳村,问题很大。去年看到过一组报道,曝了它的黑幕,不但有经济上的问题,还涉嫌刑事犯罪(强奸女童、还有遗弃)。。。  按说,早该关张了。  不料仍然红得发紫,深受以白领小资为主的“慈善一日游”游客们的欢迎,一批批地去送钱去物,然后怀着“道德升华”感满意而归,还有公司组织员工去,当成一次培训活动。  有一朋友就参加过他们公司组织的太阳村活动。。。  而最早曝它黑幕的那个中国妇女儿童权益网则已被和谐。  这个太阳村,看来是根深叶茂啊。  找到一个现在还没被干掉的链接,大家读一读,自己判断一下:  http://house.focus.cn/msgview/777/170977688.html 

2010-05-19 14:11:17: 小撮 (内心憧憬光明,就不惧怕黑暗)

  余秋雨老师曾含泪品评太阳村村长张淑琴警官:“她在黑暗中留住光明,在不幸中守护希望。”
  

2010-05-19 14:15:09: 大雄 (脚步不止,生命不息!)

  嗯。同意,以前我组队去过太阳村,捐给他们的文具衣物等别乱扔到仓库里~

2010-05-19 14:19:24: 小撮 (内心憧憬光明,就不惧怕黑暗)

  汗,6年前就有去过的人发帖质疑太阳村牟利,俺当时还跟帖挺太阳村,认为只要是做好事,让他们赚点钱也无可厚非,毕竟不能要求慈善事业从业者都是苦行僧嘛。
  
  

2010-05-19 14:23:22: 战争与吉他 (手的温度来自你心里)

  啊,我还去过呢……去送过衣服,只记得一个女孩子的眼神,很犀利

2010-05-19 14:25:17: 小撮 (内心憧憬光明,就不惧怕黑暗)

  太阳村的慈善秀:爱心与表演“等价交换”
  
   中国周刊:实习记者 朱柳笛 北京报道
  
  
    [内容摘要]:每逢周末,这里就会按期上演张淑琴的动情演讲、孩子们的节目汇演、志愿者与旅行团参观者的动容,以及之后掀起的激情捐赠潮..。
  
    周六的太阳村热闹得很。
  
    “这里就像一个大超市。”李艳蹲下身摆弄着一只簇新的毛绒玩具熊,它在阳光下咧嘴笑着。
  
    她脚边的水泥地上摊放着刚到的捐赠物,不少人蹲在这里翻拣挑选。T恤、电子手表,甚至是唱二人转的手绢……这些看似搭不上边的物品以一种共同的姿态曝晒在阳光里,等待着被出售。
  
    女人坐在矮凳上,麻利地收钱找钱,和旁人讨价还价:“你看这皮,多好,只收你10块钱!”男人拿着鞋,摩挲着,犹豫着,最终以7元成交。
  
    这是在太阳村的物资中心上演的一幕。长达10余米的仓库里堆放着爱心人士和企事业单位捐赠的物品。
  
    “为什么要卖?捐给孩子的东西可以卖掉吗?”
  
    这个微弱的问句迅速被淹没在讨价还价的嘈杂里。
  
    每天吃一个鸡蛋太奢侈
  
    “有些捐的东西太阳村用不着,卖掉之后还能购买所需。”在太阳村实习了两个星期,李艳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一分子。她盯着舞台上孩子的表演,回答有些漫不经心。
  
    陈青(化名)朝熟悉的李艳走过来,这个9岁的小姑娘似乎有些不满。她嘟努着嘴,眉头紧蹙,揉着细细的手腕。她刚刚在舞台上连续翻了几轮跟斗,姿势标准,动作轻盈。
  
    台下的观众掌声如潮,一旁的张淑琴笑得很开怀。
  
    几分钟前的张淑琴,还在为观众讲述太阳村孩子们生活的艰辛:“孩子们早晨5点就起床,和我一起到果园干活,我说孩子们太辛苦了,张奶奶要给你们奖励。孩子们却说,太阳村没钱,我们不要奖励。”说到动情处,几度哽咽。
  
    “我跟食堂的师傅说,要不然给每个孩子煎个鸡蛋吧,补充点营养。但师傅回答说,100多个孩子每天吃100多个鸡蛋,最少花5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1500元,太阳村拿不出那么多钱呀!”
  
    台下有妆容精致的女子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
  
    每逢周末,这个大厅就会按期上演张淑琴的动情演讲、孩子们的节目汇演、志愿者与旅行团参观者的动容,以及之后掀起的激情捐赠潮。
  
    带着干妈去果园
  
    马苹(化名)剪着短发的大脑袋从黑色奥迪车里探了出来,她笑着冲人群招手。她刚带着干妈在太阳村的果园认养了一棵果树。
  
    干妈来了,干妈是不一样的。干妈给她的千篇一律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酸酸乳、巧克力派、沙琪玛,还有坐奥迪车兜风的体验。
  
    但在享受周末的同时,马苹和小伙伴们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每周五放学后,他们要来到食堂劳动:洗萝卜、擦萝卜丝和包包子。包子是为志愿者和参观者准备的,5元一份。
  
    孩子们被分成3组,一组陪参观者去果园,准备风味小吃出售给参观者,一组在活动中心给重要来宾表演节目,一组在宝宝房和爱心人士一起包饺子。
  
    马苹是第一组的成员,她的同伴们已经在果园卖起了风味小吃,每份以20元的价格出售。她的身旁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枣树林。部分枣树上挂着黄色的牌子,注明着认领人的名字,枣树结果的时候,认领人可来采摘。
  
    一些写有名字的牌子散落在地上,被风刮了下来,名字斑驳,难以辨认。
  
    爱心与表演“等价交换”
  
    下午2点,马苹和小伙伴们在活动大厅外排着队伍,一反常态,没有你推我攘,安静地站立着。
  
    就在前一天,太阳村全体工作人员召开例会的当口,她们的一位女老师提拎着“爱心基地”的铜牌姗姗来迟。这个铜牌是为周末一知名服装企业认领100块菜地专门定做的。和这个企业员工们一齐到来的还有大批捐赠的玩具、文具、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
  
    马苹和同伴们还不知道,他们就是要为这家服装企业的员工们表演节目。
  
    会计王青霞手里攥着一份助养协议。她正试图将身边的唐薇推上舞台,让这个助养人发表感言。
  
    表演结束时,参观者还没有抹净眼泪,就陆续走出活动大厅,人潮涌向大厅外设置的义卖区。
  
    认领果树,认领菜地,欣赏表演,购买画作……参观者们享受着旅行团与太阳村合作的一条龙服务项目,等待着夕阳下山,唏嘘感慨着离开。
  
    “太阳村火了。”人群里传来一声低低的叹息,有些不合时宜,“钱呢,都用到了孩子身上吗?”
  
    沉默的大多数
  
    下午4点。
  
    马苹坐在接待处的椅子上,好奇地看着对面生气的志愿者小张姐姐。
  
    小张的脸色有些愠怒,她对于太阳村将她拨到果园干农活的行为有些不满。她理解的志愿活动是陪太阳村的孩子玩耍,而不是去果园除草、捡树枝。
  
    “太阳村会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需求来安排志愿者的活动。”负责太阳村志愿者工作的张明哲这样解释。周末里,他的手机会响个不停,最后干脆彻底没电。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会与他联系沟通,确定来太阳村的事宜。
  
    此时,同事于浩正瘫软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他的手指向窗外,在空气里划出一条虚拟的弧线:“在这里,你看到的一切,没有一样是花钱买来的。”
  
    马苹说自己并不喜欢太阳村。问她原因,她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志愿者菅俐反问道:“她们每周末都要参加这么多表演,是自愿的吗?”
  
    “和其他孩子相比,他们已经幸福多了,至少太阳村给她们提供了一个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李艳辩驳着。
  
    马苹没有理会这段关于她的对话,默默地面对着进进出出的参观者。
  
    与她截然相反的是已经读初中的李玲(化名),她冲着素不相识的人点头微笑,伶俐地说姐姐好。然后转过头继续看电视。
  
    像李玲这样半大的女孩已习惯于见到每周末涌至太阳村的人潮。她们安静且听话,一声招呼之后,便没了言语。
  
    “感觉她们比较冷漠。”菅俐说道。

2010-05-19 14:28:42: twitter@L5d (刘德军)

  关注

2010-05-22 10:45:36: 假仙女 (纯,属虚构 。乱,是佳人。)

  我前段时间收拾了一些衣服,准备闲下来送去给太阳村的孩子们。看了这些……有些心痛。

2010-05-22 11:02:54: i n 55!w ! (苦逼。)

  不會吧,我還報名了。。。

2010-05-25 03:05:45: 小P孩你干啥呢

  报名了更好啊,亲自看到的更真实

2010-05-25 15:42:22: 小撮 (内心憧憬光明,就不惧怕黑暗)

  严重支持楼上。

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该硬时硬,该软时软,但绝不自宫

今天下午出走社被暂停访问一个多小时,输入网址,出来的是一个“空间暂停通知”:

暂停原因:

本空间上传含有赌博,暴力,反动,违法或其他非法内容.请联系客服处理。

上Q联系客服,原来所谓非法内容是首页置顶的一篇文章——冉云飞的《用你的改变作见证》。

客服说,是上海网监(我们的服务器在上海机房)通知他们,要求他们处理的,只要删除文章,服务就马上恢复。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删除。

虽然这是一篇极好的反映出走社官方立场的好文章,既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也不违反出走社的言论规范,但既然被苍蝇叮上了,只有舍弃。

GOOGLE了 一下这篇文章,出走社赫然位于榜首,很拉风,也很招风,很多人通过出走社阅读了这篇文章,历史会记住这一段,我们尽力了,虽删犹荣。

这是出走社阵亡的第三个帖子,也是第二次被暂停服务。

网监检举-服务商暂停服务-站方删帖-恢复服务,这一系列流程已经成为常态,一次暂停服务,犹如电表跳闸,算是防御机制,以免引起大火,换个角度,就不必那么紧张,也不必那么愤了。

有社友有些惶恐,建议修改章程。

呵呵,怎么修改?授权管理员进行自我审查,挖空心思揣度上意,在网监发难之前,将可能惹麻烦的文字消灭于萌芽之中?那我们岂不是变成了豆瓣?

豆瓣暂停一个多小时服务,那是要损失银子的,出走社有什么好损失的,我们至少是无欲则刚嘛。

与网监打交道,建立一种猫与耗子的动态平衡,是每个中国网站都超脱不了的外交事务,以平常心待之即可。今天这类防不胜防的无理取闹,属于正常伤亡。他们要求的,我们不抵抗,照办就是。

我们不过分张狂,不授人以柄,守住底线,不主动进攻,但也不主动后退。该硬时硬,该软时软,但绝不能自宫。

附被删除的冉文:

冉按:这是对一位朋友的回复,希望大家多讨论。我说的都是小事,并不需要你付出更多的代价,更不用说付出生命。我对那种必须付出生命代价的行动,始终是谨慎的,不只是因为我胆小,而是我认为付出生命的行动,其预期收益无法控制。当然我这不是说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忍辱偷生,虽然忍辱偷生也是你的权利,不必受人指责。
  
  冉云飞先生:你好,在德赛网站上看到你的工作邮箱,我有些关于民主制度的疑问,所以发此邮件给你,希望先生指点,如有打扰,望见谅。
  
  就现在的情形来看,你认为怎么实现民主制度呢?先生可以写文章,但是更多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该怎么做呢?我也常常跟工作的同事说关于民主、自由(淡注:为在此转贴,此处删掉17字)这些东西,但是我也不太善于言辞,逻辑有时候又不太清晰,书读的也少(只有初中学历),所以经常语塞。我该怎么办?为了争取民主,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做的有什么?
  
  陈先生:你这问题比较普遍,因此我做一点自以为是的回答。首先请我重申一些我的理念,那就是我的回答不一定普遍适合所有的人,因为人数众多,每个人的情形千差万别,复杂到完全超出我预想的地步。其次,我的回答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不一定正确,也许存在许多纰漏,也就是说大家不必将此当作不可更易的教条。有了这两点心理准备,我想大家就可以看我所做的几点回答了。
  
  一:用良好的心态做事。什么是良好的心态,就是做事时抱着快乐的态度去做,不必有拯救他人之心,更不必苦大仇深。虽然有许多你要帮助的人可能比你还困难,但你不必悲戚着去,痛哭着回来,因为悲伤是无边的,快乐才十分难得。我十分推崇刚多赛那句话:做好事是不够的,必须用好的方式来做。
  
  二:去掉市恩心态。那种帮助了别人,就以为是别人大爷,就以为别人欠他几吊似的心态最不可取。你帮助他人你爱他人,是因为你爱自己,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前提。你帮助他人这个行为与举动,就是对你自己饱受煎熬的心之回报,并不需要其他方式收回投资。
  
  三:爱人而不伤筋动骨。不要因为救助别人而把自己搞成穷光蛋,这种竭泽而渔的“大公无私”,你坚持不了多久,而且因为一付毁家纾难的样子,而使自己丧失了持续关爱他人的能力。这样伤筋骨的爱,是一种双输结局。于己有害,于他人无补。
  
  四:民主自由不可硬灌。再好的东西都不要硬灌,硬灌是一种无能。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强施于人,你只能示范给他看,让他看到你所欲的东西是好的。民主自由是一种生活方式,首先是一种自我要求。当你能倾听不同的声音,能容纳不同的意见的时候,你就是在为民主自由做贡献。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必然会感染更多的人,首先是你的家人,然后是你的朋友,再扩及到社会。
  
  五:用细小的行动去支持。我喜欢捐款很少但长期坚持做善事的人,这种涓涓细流,长期不懈的耐心本身就是不竭的动力。比如你可以每个月捐两元给公盟中心,捐两元给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的金塘公益图书馆,捐两元给在全国做启蒙去愚的立人乡村图书馆,等等。这些公益机构长期以来为推进公民社会做出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并不孤单。
  
  六:向别人推荐好事物。比如推荐好的博客、好的文章、好的行动等,可以电话告知,可以邮件告知,可以在他博客里跟帖告知,方式多种多样。凡是有益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每天做一小点,坚持不懈,必然会影响更多的人。
  
  七:用脚投票。比如喜欢《炎黄春秋》,可以购买,可以借阅。比如比较穷,相近的朋友一起订阅一份,共同看(当然如今网络相对发达,也可以在网上查找)。与此相同,对于那些说假话的媒体如有的报纸,哪怕只有五毛钱、一块钱也必须吝啬,否则助长他们的人气,其实就是在与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八:用你的改变作见证。信仰基督教的人,讲究见证,也讲究把自己的见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以使大家在见证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与信靠。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信教的人来说,也需要激励,需要见证。你倡导民主自由,但你对不同言论没有宽容精神,见批评你的言论必欲删除而后快,这种行为本身恐怕对于你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就会有伤害。事实上,作为我们这种在中国接受仇恨与阶级斗争教育,接受非此即彼之思维训练的人来说,要做到此点并非易事,但我们可以从自己有所改变。
  
  九:接受反对者的训练。温jiabao(淡注:为在此转贴改为拼音)之所以在剑桥失态,不是他蠢,而是他缺少反对者对他的训练。没有反对者的训练,没有不同声音的表达,其实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要知道有人反对,是人世间再正常不过的事,你不要想做出任何事说出任何话来,便没有人反对。
  
  十:用一生去努力。持之以恒是谁都知道的事,但能做下来的没有几人,何哉?殆因时间过久,便没有耐心热情之故。但无论是威伯福斯,还是胡适;无论是甘地,还是特蕾莎修女;无论曼德拉,还是马丁.路德.金,他们的资质禀赋,以及接受的教育,人生阅历等方面容有不同,但他们做事之持久绵长,应该是相同的。当然你会说,这些人都是伟大的人,我们小人物不可模仿。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就伟大吗?不是的,他们漫长的做事过程成就了他们的伟大。说实在话,如果你觉得伟大真的重要的话,你坚持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你不想伟大都不行。当然伟大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你感到人生的快乐。
  
  2009年2月13日9:00于成都

2009年9月18日星期五

不要迷恋祖国,祖国只是一个传说。


第一次看见这张照片,我吓了一跳,以为祖国已经和平统一了。


仔细一看,才发现那个“青天白日满地红”,原来是缅甸国旗;而那个有黄色五角星的红旗,则是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的区旗。


这张照片摄于2009年3月29日,掸邦第一特区建区20周年大阅兵的升旗仪式,那个极度张扬、沐猴而冠的大阅兵仿佛是果敢山寨中共国乐极生悲、盛极而衰的标志。


5个月之后,实行了20年的“一国两制”迎来了它的末日,“有缅甸特色的社会主义”忍无可忍,向“有果敢特色的社会主义”摊牌了。


事实有目共睹,不再赘述。耐人寻味的是天朝的暧昧态度和果敢“大汉遗民”的尴尬处境。


对天朝而言,果敢不过是私生子,而缅甸则是狗腿子,私生子食之无味,狗腿子则弃之不舍。狗腿子打私生子,虽有点别扭,但毕竟狗腿子更有用。当缅甸城管针对盗版中共国的专项打击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正版中共国其实是感谢的。


全球华人的“祖国”,只存在于春节联欢晚会,只是统一战线的虚构。一旦屠刀架上“海外赤子”的脖子,他们的命运便是“被内政”、”被主权高于人权”,一句“严正抗议”都是奢求。


一个连自己法定的国民都拒绝保护的国家,怎么可能去保护别的国家的国民。


那些“唱着我的中国心”、用天朝的课本教育子女、典章制度都仿效天朝的果敢人,终于明白,所谓祖国,不过是一个看上去热腾腾、实际上冷冰冰的屁股,自己的小脸蛋帖上去,是暖不热的。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们说,工人无祖国。其实,华人也没有祖国。本质上,我们都是果敢人。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关于公盟

迷上推特,博客基本不动了。日子久了,推了一大堆,很散,很乱,我这样有整理癖的人自然是看不下去了,于是把这些散乱的推特发言整理一下,按话题归类,凑成博文,放在这里,正好填补一下博客的空白。


第一组言论关是于公盟事件的。


1、关于是否要为公盟捐款


 公盟和许志永已经成为绑匪手中的肉票,如果凑不出赎金,他们就会被撕票。谁有本事击毙绑匪救出人质吗?没有这个能力的话,我们只能凑钱赎人。为了公盟以前所做和将来能够做的一切,我相信这钱花得值。公盟的价值何止142万。公盟无价!


募捐不仅仅是为了免除许志永的牢狱之灾,更是为了避免公盟被注销,15天内交不出罚金,公盟将不复存在,这次是真正的“取缔”。许志永不怕坐牢,是假定公盟还能存在,他的朋友可以继续在公盟旗帜下坚持他的路线,我想,用公盟来为他的名节殉葬,绝非他的意愿。


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烈士和偶像,我们不需要再制造一个烈士和偶像。一个自由的许志永,哪怕是暂时屈辱地自由着,也胜过一个在监狱中供人膜拜的许志勇。许志永重获自由的过程,将向我们演示妥协是可行的。给TG一个面子,给公盟一个台阶,还许志永是一个继续工作的机会,屈辱就屈辱吧,知耻而后勇。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一个承担着社会使命的组织不可轻言牺牲,作为旁观者更不能受道德审美狂热的驱使盲目喝,激励和助长别人去追求刹那间的道德虚荣。这个民族从来没有缺少过烈士和道德楷模,却一直没有学会有尊严的投降、有条件的让步、负责任的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在我们这个面子高于一切的社会,瓦全比玉碎更需要勇气。


许志永原名许志勇。由勇到永,名字的改变意味着理念的改变,所追求的,不再是一己和一时的道德完善,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增进公众自由和幸福的事业。由勇到永,就是他所说的,那条既能做事又不进监狱的走钢丝路线。从钢丝上跳下去不算本事,把钢丝走完才是本事。


一时情绪冲动下的愤激之语并不能肯定视作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许后来倒是在博客上对自己的过激表达过后悔。当事人的意愿,也未必是不可质疑的最高指令,如果莫之许先生一时冲动宣布要去天安门自焚以唤起民众,大家也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吗?根据滕彪转述的许志永的说法,他是要尝试一条能够做事,同时避免进监狱的行动路线。从许一贯避免直接介入政治色彩浓厚的活动,包括没有宪章上签名的表现来看,滕彪的转述是合乎逻辑,接近事实的。 


许志永那篇《苍天在上》是十分情绪化的,他自己后来否认了那篇文字的提法。不要忘了,许一直提倡在现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推动社会进步,他不是梭罗,也不是刘晓波。许志永的利益所在是他开创的介于政治反对派与政权维护者之间的路线,离开了这条路线,他什么也不是。 许一直刻意与“民运”社群保持距离,而“民运”社群却希望许这样的人及他们的群体不要再三心二意,放弃幻想,整合到自己的事业中来。税务事件既是个危机,也是个机会,对民运,对许,都是如此。上梁山,还是不上,这是个问题。


对许志永来说,放弃他一贯主张的第三条路线,割舍他已经获得的社会定位(包括人大代表的身份),转变为一个体制外的政治反对派,这样的转型,完全在他的计划之外,即便入狱能在一定程度上令他的个人声望有所提升,甚至可能成为精神领袖,但从长久来看,这样的选择,机会成本还是过于高昂。


2、为出狱后的许志永辩护。


许志永取保候审是一个各方相对满意的结果,是一次相对不坏的有抗争有妥协的政治操练,虽然算不上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关注者、发言者、行动者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我们互相之间意见相左,没有强硬派的抗议、痛斥、明信片,当局不会甘心让步;没有捐款派给的台阶,当局找不到让步的借口。


许志永关于“更纯真更博大的爱”的表述,对于没有接触过基督教的国人来说,过于突兀和空洞了,他应该换一种更加本地化、更能被中国的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说法。当然,不论咋说,都没法让不锈钢一族满意,许志永被判了,他们才肯罢休。


一边自称视道德如粪土,一边不停评断别人的道德水准,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呢?政治人物是道德挂帅来实现政治目标的吗?戈尔巴乔夫是道德完人吗?克林顿是道德标兵吗?那帮整天质疑别人动机、老想着提升别人道德境界的家伙,是主张以德德治国吗?土不土啊。


关于许是否党员的问题,我认为根本没必要解释,即便许是党员,也不会降低或拔高他的价值。在现在的中国,党证跟驾照没有本质区别。


许志永取保候审是由北邮作保,那么庄璐取保候审是由出面作保?保释金是谁出的?庄璐取保候审的消息是否正式通知了她的家人或是公盟?请知情者透露一下。公盟可否去看守所查看相关记录?或者取得其家人委托去看守所交涉?


支持公盟,不等于要护短,要纹过饰非。公盟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作为并不完美,有诸多需要总结反思之处。对许志永和公盟,不必神化,要时刻警惕不自觉的造神冲动。完美的道德不是杰出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的必要条件,既不要做这样的要求,也不必做这样的假定,更不必做这方面的审查。我不在乎他们是否道德纯正,只关注他们做事是否漂亮。


1、许志永不是律师。2、许志永为孙大午辩护是以公民代理人的身份。3、我从来没听许志永自称过律师。4、所谓许志永是律师的说法是一种误传。5、许志永不是律师,是许志永自己批露的。6、许志永在博客留言、接受采访等场合纠正过别人对他的误称。7、我没见过公盟的正式文件称许志永是律师。


俺是国家雇员,俺要养家糊口,俺不敢上街,不敢乱穿衣服,不敢签名,对俺这样的庸碌之辈来说,许志永是唯一可以公开地支持、振振有辞地支持,而不必担心被喝茶的,俺不支持他又能支持谁呢。


建设公民社会不是要人人成为自觉的政治反对派,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挑战政权的合法性,人们的加入公民社会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取决于具体的境遇,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公民社会,应该尽可能降低门槛。


那些梦想在解放后当总统的人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许志永进去了那么多人关注,设想一下,如果你进去了,关注的人会不会比关注许志永的人多。我们支持一个人,并不取决于他反对共产党有多么坚决,而取决于他为普通的老百姓办了多少事。


公盟技术幼稚那是肯定的,接触几次就发现了。但谁又技术高超呢。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个,没别的可选,只好尽可能地扶了。



3、对公盟及许志永的批评


平共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道德感召的方式争取追随者,是一条如临深渊的道路,稍不小心便会前功尽弃、粉身碎骨。


许志永当然有他的问题有他的缺点,他那些爱啊良心啊什么的说得太多了,连我都有点烦了。赶紧办点实事,给王仲夏补工资报销的票,查查庄璐的下落吧。


许出来之后写的那篇文章很令我失望,读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他还不如不出来。


对公盟和许志永,道德上不要审查,技术上需要检讨,技术包括机构管理、项目管理、危机处理、公关策略等等。


从许的文章看,公盟确实有漏记收入的财务问题。许在管理方面有重大疏忽,在进看守所之前对账目的过错还不知情。因为税务局把账目收走了,所以公盟在税务局听证申辩时,立论的依据是建立在对账目的盲目自信基础上的。在对公盟捐赠时,很多支持者也是基于公盟完全无辜的假定而捐款的。这当然不是公盟在故意欺骗公众,但事实上构成了误导。因此,当许志永出来之后,应该就此问题加以澄清,对误导公众的过失表示歉意。这个表态不应回避。


关于漏记收入的责任问题,应该认定许是不知情的,否则许也不会在听证时那样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了。这个结论不是基于对许人品的信任,而是基于他智商正常的事实。


许称他为了保护庄璐,在看守所向警察承担了漏记收入的责任。假如此说属实,我对这种做法不表认同,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应为了追求个人道德升华而代人受过,如果是庄璐没有尽职,她应该承担责任,她是有完全民事和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


反过来说,既然已经代人受过,保护了庄璐,那么,在诉讼尚未结束的取保候审阶段,这样公开发表与在受审时相反的言论,等于推翻了原来的供词,重新置庄璐于不利处境,有违初衷。


从许曾经多次置身于险境、独自面对暴徒的履历看,我不同意“软蛋”这个评价。公盟是否有账目问题,是一个事实判断,只取决于账薄,而不取决于许。许同意承担的是他个人的法律责任。


对许那篇文章还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次要的指责,那就是在感谢的名单上没有刘沙沙的名字。我也认为不提刘沙沙不妥。我早就说过刘沙沙的举动给许带来难堪,但既然这个事实已经存在,就不应回避。


总之,许的文章本身存在很多破绽,会引发丰富的解读,作为许的多年支持者,我的解读还是相对客气的,不排除有更“恶毒”的阐释和发挥。


许并不完美,甚至比我以前所了解的更不完美,但谁比他完美呢。许的文章所反映出来的硬伤,也从侧面证明许远远不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人。我无意于对他的人品进行辩护或指责。我主要从技术角度来批评。尽管如此,我不得不继续支持他和他的路线。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他更好的行动者和更可行的路线。


许有义务向他的支持者澄清一些事实,我从来没有指责他背叛,甚至一时的软弱也是可以谅解的,但我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要支持得明明白白,互信要建立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


某种程度上,许志永与他的支持者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结盟关系,对于公盟事件的详情,所有的支持者都有知情权,许有义务给支持者一个详尽的报告。这样的要求不应该被理解成诘难,不要反应那么激烈。这个事业要继续下去的话,与支持者以非煽情的方式沟通应该成为一种制度。


我主张只做技术批评,不要搞人性批判。我们不需要榨出每个人皮袍下的“小”字,而要设法将这个“小”的能量释放到有益的用途上。


我的立论基础是对人性的了解和包容,不但政客本质上一样,人本质也都一样——趋利避害,与是否政客无关。所以与其揭露谁谁的人性阴暗,不如考虑如何建立一种制度将自利的动机客观上转化为公众的福利,就象市场经济那样。


许也没说过都是自己的功劳嘛,很多是外人有意无意合力的炒作,因为社会需要英雄,所以许被哄抬、建构成英雄和圣徒,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许却之不恭、受之有愧罢了。


公盟公布的捐赠名单中有97人匿名,在名单底部有说明,匿名包括两种情况:1、捐赠者要求匿名2、因为技术原因没有取得捐款者姓名信息。对于后者,公盟在说明文字中已请求捐赠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姓名,核实后再公布。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公盟并非有意隐匿部分捐赠者姓名。当然,这份捐赠清单并非没有可以推敲之处,比如,捐赠者可以匿名,但每一笔捐赠的数字、日期、汇账方式还是应该列出,以便捐赠者核对。笼统地将97人142万捐款列入一条记录,这种处理办法是很粗糙的。


在募捐管理方面,公盟确实需要向罗永浩学习,虽然牛博不是NGO,但去年牛博组织的为地震捐款,每天公布一次接收捐款的明细。最后的结算也十分精细,精确到角。老罗英语培训学校办公室买椅子,老罗都要十几个备选的款式一把一把地亲自臀测,以选出体验最好的一款。








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

过敏小记

1、那天,一个给点撩拨就高潮的日子,很多朋友都去了某敏感地带,对某规模庞大的人群进行集体调戏活动,据说双方配合十分默契,出现了很多堪称经典的调戏与被调戏的情节。

俺在上班中错过了这个20年一遇的日子。下了班接到某友人的电话,得知我没去参加狂欢,颇有些失望之意。俺也有些惭愧,幸好穿了白衣,可聊以自慰。后来,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听那年在广场上播放的《国际歌》《历史的伤口》《亚细亚的孤儿》《龙的传人》等歌曲,后来在else的指点下,下载了《blood is on the square》。

2、北京国*保成功地制止了一起“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反对中国敏*感*词、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的胡同游,6月6日深夜0:00,这次“别有用心”的胡同游的发起人薛淡同学被请去喝茶近4个小时,并于次日得到专车接送的特殊待遇。据目击者声称,同时有国*保到小撮家砸门近半小时。小撮恰好未在家,侥幸逃脱。第二天早上6:40,英勇神武的人民警察从天而降,将聚集在北新桥地铁口的胡同游参加者一网打尽,带到派出所一一登记审问。

2009年6月26日星期五

杰克逊老师走了

早上,史奴比老师在MSN上告诉我,麦克尔杰克逊逝世了,她很伤感,因为她是“听着杰克孙的音乐长大的”,对此,我有些不解,因为,按照她的年龄推算,杰克逊的歌开始在中国流行时,她已经十六七岁,从生理年龄上讲,已经长大了,怎么能说是“听着杰克逊的音乐长大”呢,如果说是“听着杰克逊的音乐变老”,还更确切些,当然,不排除史奴比老师从小就坚持收听美国之音,不过,美国之音播过杰克逊的歌吗,我是没注意,俺听美国之音那会儿,只注意关于中国大陆的新闻,没听别的。

我对杰老师所知甚少,作为一个与同龄人严重不合拍的怪少年,俺的青春岁月是捧着《外国名歌201首》度过的,杰老师的歌,只知道一首heal the world,那还是多年后电影《小武》中理发馆一段放的背景音乐。俺听这首歌时首先反应的是贾樟柯老师而不是杰克逊老师。

不管怎么说,杰老师是个好人,那么有社会责任感,救了那么多人,这辈子,他没白活。虽然俺今天恶补了他的作品,还是只喜欢那首heal the world,俺还是祝愿他升入天堂,如果转世的话,下辈子做个白人。

眼球政治和公共事件的审美价值

关于DM事件,有同学提出,打出QY的旗号,直接否定政权合法性,就失去了“政治正确”,让公共知识分子想帮都没法帮他们,从策略上讲,是败笔。

就此观点,我的看法:

1、为发展地方经济,引进别人不愿意引进的高污染企业,是急于制造政绩、又缺乏其他资源的落后地区(偶尔也包括先进地区如厦门)政府官员的惯伎,象DM这样因污染企业造成大量人口健康受害的现象很普遍,在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面前,P民的死活是不在考虑之列的。DM百姓的举动,是在穷尽了上访等合法手段之后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机会成本为0的选择是最自然的选择,就象那句话:“失去的只有锁链。”

2、对于人民自发的暴力反抗,我们作为非利害相关的旁观者,喝彩也好批评也好,赞扬也好否定也好,都是左右不了事件进程的。要发生的,我们阻止不了,不会发生的,我们发动也发动不了。如果坚持和平主义,那么你不去挑唆就行了。如果你不能提供更好的可行的解决方案,你没有权力去要求别人忍受和牺牲,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也许20年后国家会演变成一种理想的状态,但2年后我就被害死了,20年后的美好前景与我有什么关系。

3、我并不相信DM的QY会是真正的行动,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吸引公众眼球的方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既是经济规律,也是政治规律。厦门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公众的注意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天、各地都在发生着种种苦难和罪恶,各个案子的苦主在竞争着公众注意的资源,谁获得了公众的注意,谁的问题才有机会得到解决。如果不能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只能吃哑巴亏,“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公众的注意,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恶劣程度,而是取决于事件的审美特性——独特性、戏剧性、突发性、刺激性。成百上千的居民因污染得了绝症,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可能远远超过杭州七十码案,但它注定不会象后者那样吸引公众的注意,因为它缺乏“审美价值”。DM的宣言,在我看来,是一种制造“审美价值”的行为。